《沙家店粮站》是一部1954年上映的剧情电影,由干学伟执导,武兆堤编剧,张平、杜德夫、张莹等主演。这部电影根据柳青的小说《铜墙铁壁》改编,讲述了1947年春天,蒋介石匪帮调动了数十万兵力疯狂地进犯陕甘宁边区的故事。

在电影中,边区的军民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主动撤出延安,屡次给疯狂的敌人以沉重的打击。沙家店粮站的地下工作人员石得富等人担负起向我军提供粮食的重要任务,确保了军需供应,展现了陕北人民在战争年代的英勇精神与不朽功绩。

如果你对这部电影感兴趣,可以在多个平台上观看,例如B站、爱奇艺等

电影简介

《沙家店粮站》是一部根据柳青小说《铜墙铁壁》改编的剧情电影,由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干学伟执导,主演张平、杜德夫、张莹等。影片于1954年上映,以黑白电影形式呈现,讲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军民在艰苦环境下,为保证粮食供应,与敌人展开斗争的故事。

剧情概述

故事发生在1947年春天,蒋介石匪帮调动数十万兵力进犯陕甘宁边区。在毛主席和党中央的领导下,边区军民主动撤出延安,并屡次给敌人以沉重打击。7月间,为了诱敌北进,我军猛扑榆林城。此时,保证数万野战军的粮食供应成为陕北人民争取胜利的主要任务。沙家店是米脂县的一个区,那里设立了粮站。由于粮食供应紧张,曹区长、区委金书记派民兵队长石得富到邻区催粮。

在路途中,运粮队遭遇敌机空袭,幸亏石得富镇静指挥防空,才没有造成重大损失。葛专员路过沙家店视察备战情况,称赞石得富的表现,并提醒他们要管好粮站,同时组织群众做好备战工作。金书记遵照葛专员的指示,决定把粮站交给石得富负责,并找村里的石永公、疤虎、二木匠等人协助。

粮站工作交代妥当后,区干部下乡检查备战工作。战争形势迅速发展,敌人逼近邻县绥德。人心惶惶之际,石永公开始动摇,地主乘机放火破坏,粮站里还存着180多石粮食。石得富在镇川堡支前委员会请示葛专员,如何妥善处理这些粮食。

角色分析

石得富:民兵队长,勇敢、果断,面对敌机空袭时表现出的冷静和指挥能力,赢得了葛专员的称赞。在粮站工作中,他肩负起保障粮食供应的重任,面对困难时,他积极寻求解决办法,体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

金书记:区委书记,坚定信念,坚决执行党中央的指示,关心群众生活,组织群众做好备战工作。在粮站工作中,他信任石得富,把粮站交给石得富负责,体现了领导者的智慧和勇气。

葛专员:负责视察备战情况,关心群众生活,提醒大家要管好粮站,组织群众做好备战工作。他的出现,为影片增添了紧张气氛,同时也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责任担当。

影片主题

《沙家店粮站》以抗日战争为背景,通过讲述粮站工作人员在艰苦环境下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精神风貌。影片主题包括:

爱国主义:影片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民族危亡时刻的坚定信念和英勇斗争。

团结一心:影片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精神风貌,彰显了民族大义。

责任担当:影片中的角色在面临困难时,勇于承担责任,展现了共产党员的担当精神。

艰苦奋斗:影片通过讲述粮站工作人员在艰苦环境下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艰苦奋斗精神。

影片评价

《沙家店粮站》是一部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电影,它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影片具有以下特点:

真实感人:影片以真实的历史事件为背景,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明的人物形象,使观众产生共鸣。

艺术性强:影片在表现手法上,注重细节刻画,使观众在观看过程中,能够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教育意义:影片通过讲述抗日战争的故事,弘扬了爱国主义精神,具有很高的教育意义。

《沙家店粮站》是一部反映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群众团结一心、共赴国难的电影。影片通过讲述粮站工作人员在艰苦环境下与敌人斗争的故事,展现了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中的英勇斗争精神。这部电影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教育意义,值得一看。